《金城揽胜图》一览古金城胜景

2024-04-23 09:32

《金城揽胜图》上无画作者名款印章,但据说系马五所画。此人山水画功底扎实,写实能力极强,并对兰州山川形胜烂熟于胸。 此图由民国时期省教育厅厅长水梓收藏,有画面上钤“煦园”印章为证。

《金城揽胜图》长150厘米,宽83厘米,是清同光年间,兰州民间画家马五绘制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府治所在地——皋兰县城的山川形胜城郭图。其地位于今兰州市小西湖至中心广场东口旧大路东口地段,为兰州市旧城区。由于近年来旧城区改造的推进,遗留的明清建筑物如凤毛麟角,多数人已不明了明清至20世纪60年代以前兰州旧城的面貌。故《金城揽胜图》被视为珍贵的图画档案资料,收录于各种介绍兰州的图书画册中。兹仅就图中所反映的山川建筑物做一考释。

画家以白塔山为视点,用写实手法,绘描依山带河的兰州形胜,因其地汉魏时属金城郡金城县地,故名《金城揽胜图》。由于画家是兰州人,熟悉兰州历史与文化,明了兰州地理特征与城建概貌,胸中自有丘壑,因此能够重点突出地如实反映兰州面貌。其重点在于黄河、城郭、南山,同时对一些次要景物予以虚化,避免喧宾夺主。例如城郭内,突出衙署、城楼、寺院等主要建筑物,虚化街巷。这样处理,既便于技艺操作,又能给观赏者以鲜明的印象。画家取法于黄子久,施以淡彩,皴笔不多,苍茫简远,气势雄秀。图上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黄 河

画图右下角为黄河北岸的白塔山,明景泰间所建白塔耸立山顶。山西下为黄河白马浪边的金城关,山东下为烧盐沟口的凤林关。

黄河自西向东而过,浊浪翻滚,创自明代的镇远黄河浮桥,架设于白塔山下,桥南三楹牌坊矗立。浮桥中部设闸门,可以开合,以便船筏通过。皮筏、木筏,向浮桥管理人员缴纳“公房捐”后,方拉开闸门,放行通过。画面所绘两艘木船,一艘悬挂红旗,将弁指挥兵勇奋勇挥桨,正在通过闸门,他们当然不会缴什么捐的。下游一叶羊皮小筏,筏客子搬桨,载一客颠簸于峰底浪尖。再下游则为一具大木筏,平稳从容向东而去。

黄河南岸有两轮水车。东部是“老虎车”,位于广武门外、今金昌路北口,由清回族举人虎文炳家建,灌溉虎家花园(今甘肃教育大厦址)一带果园菜地。西部水车建北城堤下,约略位于今市委招待所门前,渡槽通过北城,灌溉陕甘总督衙署后花园——节园(今兰州市委址),以及为市民提供饮水。水车西侧为“吸水龙”,即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抽水机。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总督左宗棠命甘肃制造局委员赖长制造,以便春冬抽黄河水注入“饮和池”(在今箭道巷南口),供市民饮用。夏秋丰水期则由水车注水。图上有蒸汽机房,烟囱高起;有引水管,自堤上伸入河内抽水。

城 郭

黄河南岸为兰州城郭。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宋军为加强防守,在隋唐兰州城以北,筑北城。明清又在北城的基础上多次展筑,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定型,兰州城通计内城周六里二百步,外郭周十八里一百二十三步。郭门(稍门)九座,内城门四座。图上正是反映这一时期兰州城郭概貌的。内城呈长方形,东、西、南有郭城,兰州人称之为东关、南关、西关。内城外郭城外均有护城河,兰州人称之为城濠,濠深一丈五尺,宽三丈。北无郭城,以黄河为护城河。从图上可以看到东城外,东郭外有城濠环绕。

内城最突出的是总督署门外的辕门(今中央广场)。四根旗杆高插云霄,其下为木栅栏,其南为“戒贪”照壁,其北为绿荫掩映殿堂的总督署(今省政府址)。北城上拂云楼,二层,碧血碑立于此。稍西殿宇为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的庆祝宫(今市政协楼址),为省城官员庆祝皇帝诞辰,元旦冬至朝贺之所,亦称万寿宫。辕门西为始建于明代的鼓楼(位于今张掖路与陇西路十字),二层四门,楼南今陇西路称为鼓楼南。楼北为始建于北宋的城隍庙(即今工人俱乐部),正殿清晰可见。隍庙西北为广源门,俗称水北门(位于今永昌路北口),为内城军民汲取黄河水,以资饮用的通道。内城西北隅有木塔十三层(位于今中山宾馆稍东),为木塔寺内建筑,故有木塔巷之地名。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高昌国使者出使长安,贞观九年返回经兰州时,以高昌国王麴文泰的名义建塔修寺,名为宝塔寺。元代至元年间重修,赐名嘉福寺。明清屡修,但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毁于火。木塔寺南为内城西门(位于今张掖路西口),称镇远门。内城东北隅的古建筑群为明肃王的花园凝熙园(位于今山字石、会馆巷),占地约一平方华里,假山、殿阁、池沼突现于花木之间。山字石稍南为内城东门(位于今东城濠北口稍东张掖路上),名为来煦门。城门外为瓮城。辕门正南为内城南门(位于今金塔巷东口酒泉路稍南),名为皋兰门,俗称南大城门,为兰州城楼最雄峻者。楼南悬挂清陕甘总督那彦成书匾“万里金汤”。内城东南部为唐普照寺(位于今兰园),画面突出了钟台,巍然高峙,台上悬金泰和铁钟(今保护于五泉山公园),其余殿堂多露现大屋顶于绿荫中。寺西邻有两根旗杆的,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所建甘肃提督学院(即今城关区人民法院址)。

郭城,亦即关城。东关街(今庆阳路)的标志建筑物是明代创建的白衣寺(今市博物馆)中的十三级砖塔。东郭城门,名为迎恩门(位于今广场东口),俗称东稍门。城门外护城河上有桥,旁竖一杆旗。东稍门内东北隅,有一道呈弧形的城墙,墙内一杆红旗飘扬,此为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所建火药局(位于今广场主席台),制造火药。其墙西部非常坚厚,东部靠城墙部分,只有薄薄的一片墙。左氏深谋远虑,因火药局西面是东关闹市,如若发生意外爆炸,其冲击波及能量可以尽量向郊外倾泻,从而减少闹市所遭受的破坏。1935年10月27日下午4时火药局意外爆炸后,人们才理解要不是如此的结构,城内损害还要惨重呢。

东北郭门叫广武门(位于今广武大厦十字),俗称新关城门,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比起建于明宣德间(1426—1435年)的其他郭城来说,属新建筑物,故名。广武门内稍南为一片广场(今甘肃林业草原局址),此为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的小教场,出广武门而东为建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大教场,均为演武场,故名广武门。又东北部门叫天堑门(位于今静宁路北口),门对黄河天堑,故名,后叫庆安门,寓九曲安澜之意。俗称下水门,为东关、新关军民汲取黄河水之通道。

南郭城门叫拱兰门(位于今兰州卷烟厂稍南),俗称南稍门。画面中南北间街道甚清晰,此即孝友街,即今老酒泉路南段。东南郭城门叫通远门,俗称小稍门(位于今畅家巷西口)。西南郭城门叫安定门(位于今市交通局与胜利饭店之间)。

西郭城门叫袖川门(位于今临夏路西口西关清真寺附近)。因明肃庄王观察兰州“城之西南,山环三面,有仙人舞袖之形”(《金天观记铭》),后人称西郭城外西川为袖川,故名袖川门,俗称西稍门。西关突出了两座建筑物。一为始建于康熙时的西关清真寺,其六檐四层塔式邦克楼拔地而起,反映了西关清代即为回族聚居区的情形。邦克楼稍东古建筑物,为西关火祖庙(上世纪60年代为临夏路小学)。庙正南为西南郭城门,叫静安门(位于今临夏路沛丰大厦稍东,通下沟路口稍南),俗称“死住城门”。昔日城门关闭不开,兰州话称“死住”。当时人迷信,以为城门一开,冲撞了火祖庙的火神,就要发生火灾。新中国成立后,破除迷信,打开封闭多年的城门,亦未发生火灾。西稍门东北部郭门叫天水门,道光时改为通济门,俗称桥门(位于今中山铁桥正南,中山路北口),渡镇远桥,可去新疆、宁夏、青海。桥门城楼稍东,建于城墙上的是望河楼。西关北部正方形小城(位于今萃英门内兰医二院一带),是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陕甘分闱后创建的甘肃举院。光绪十一年(1885年)经总督谭钟麟增修,并筑城墙,成为当时各行省举院中的宏伟建筑。小城正中为明远楼,高三层,乡试时监考人员可登高监视考场秩序。1919年兰州绅士刘尔炘迁至五泉山,改名为万渊阁,今存。楼南北密如蜂巢的是号舍,每个考生一间,有四千间。楼东为至公堂、观成堂,今存。楼最西有两根旗杆处为龙门外首。西南隅有城门,名举院门,题额“为国求贤”。

(未完待续)

□邓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