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行动奏响兰州发展最强音

2023-12-29 10:07

兰州石化厂区

【编者按】

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2023年,兰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项目“双进”行动为引领,加快推进强省会的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不断巩固提升经济回稳向好态势。特别是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以来,全市上下着力推进市委“1139”工作部署,以强省会行动为牵引,推动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亮点频现、成就斐然,不断探索总结出了新路径、新方法,为加快推进强省会和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凝聚更强大的力量和更足的干劲。即日起,本报将设“强省会·兰州在行动·新亮点 新成就”栏目,从交通建设、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民生保障等方面,生动展示兰州经济发展的亮点与成就。

2023年,兰州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强省会行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年来,全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消费提质升级、释放发展新活力,企业扩容升级、促进产业链延伸,民生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回首2023年,在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的进程中,兰州亮点频现,全市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发展。

加快企业扩容升级

促进产业链延伸

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强。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坚持推进产业高端发展,积极引导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有色冶金、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食品及轻工产业、公共安全等产业集聚,并加快企业扩容升级,促进产业链延伸,依托资源和科技优势,不断增强强工业对强省会的产业支撑作用。

今年9月,我市获批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并获得中央财政给予的定额奖励。截至目前,市工信局通过层层筛选已将精细化工、特色食品制造等7个细分行业纳入试点改造范围,并遴选出458家试点改造企业。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我市不断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并以“一企一策”的方式推动了装备制造、冶金建材、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等行业56户企业实施“三化”改造。其间,共协调中车兰州公司等11户企业获评全省第三批数字化车间,并创建市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17户。

“我市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共性技术服务需求,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市工信局通过建立创新平台培育库、开展线下培训、进行上门辅导等方式共组织推荐省机械院、省电力科学院等33户企业申报了省级创新平台。其中,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户、行业技术中心15户、创新示范企业2户。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培育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8个,占全省的34.28%;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4个,占全省的30.67%;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9个,占全省的23.6%;省级行业技术中心81个,占全省的83.51%;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7个,占全省的77.8%;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3个,占全省的71.86%。

深入推广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市深入推广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市委“1139”工作部署,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导向,抢抓“四强”行动发展机遇,抓衔接、兴产业、优环境、激活力、稳增收,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达到6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达到18638元。

2023年,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8.9万亩、预计产量达到31.08万吨。预计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5.5万亩、同比增长0.8%,产量达到221.8万吨、同比增长3.17%。预计全年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分别出栏63万头、1.3万头、52万只、243万只,分别同比增长5%、6.4%、5.2%、3.8%;肉蛋奶总产量15.7万吨、同比增长3.9%。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以榆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面展开为发力点,省级农业产业园创建持续实施,红古区、西固区3个现代设施农业新技术模式示范基地和永登县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建成万亩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千亩标准化示范基地8个,新改扩建规模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665个,成功申报“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甘味”企业商标品牌10家,兰州市百合荣登农业产业品牌百强榜,“一县一园、一县一业”格局逐步构建。

同时,农村活力持续激发。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不断健全,流转土地107.06万亩。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市661个村前三季度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84亿元,村均收入达到27.84万元。和美乡村创建有序。深入推广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印发《关于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方案》,成功创建7个省级、30个市级和美乡村。

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释放发展新活力

中山桥、黄河母亲、望河亭等景点游人如织;黄河食渡文化夜市等夜市景点和商圈持续点燃城市“烟火气”……今年以来,我市紧抓兰州“旅游热”这一有利契机,坚持文商旅融合,做好吃住游文章,持续开展“赏美食·品甘味·逛金城”系列主题活动,精心打造兰州老街、大众巷、中山桥等消费集聚区和网红打卡地,协同文旅、体育、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等职能部门,激活夜间经济、网红经济、平台经济等消费新场景,发展消费新业态,强化消费新供给。

同时,深挖传统消费潜力,释放新型消费活力,优化消费升级平台,紧盯实体零售、餐饮、汽车等重点消费领域,出台优化消费营商环境、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措施,争取省市资金支持,投入促消费专项资金210万元,开展以“春之约·活力金城欢乐购”“夏之风·多彩金城欢乐购”“秋之韵·魅力金城欢乐购”“冬之美·舞动金城欢乐购”为内容的“畅享兰州·乐购金城”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营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的促消费浓厚氛围,推动吃、喝、玩、逛、购等方面消费供给提质增量,加速升腾城市“烟火气”。组织实施了线上线下年货节、汽车展、家电家装节、家电以旧换新、第五届陇上美食博览会等重点促消费活动50多场。先后举办2023智能网联及未来出行新能源汽车博览会、第十二届甘肃(兰州)国际汽车博览会、2023年中国(兰州)二手汽车交易博览会等汽车展销促销活动10余场,带动汽车销售达28亿元以上。

做优服务保障

增进民生福祉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的有效载体,是保障民生需求的基本单元。我市自2022年8月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以来,把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作为实施扩内需畅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兰州模式”,为推进全省乃至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积累试点实践、提供兰州经验。

我市全面摸排试点社区人口结构、消费需求、便民业态、商业网点布局、便民基础设施等情况,制定个性化“一刻钟生活圈布点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短板固长板,实现“一圈一策”“一图通览”。牵线金融、零售、餐饮、家政、药店、便利店等行业企业,建立政企协同工作机制,推动组建企业异业联盟,推广“一店多能”“一点多能”模式,引导各类商业网点搭载便民服务事项,促进社区小店向多业态跨界融合发展。整合商户资源,搭建“虚拟”“实体”互补、“圈里”“圈外”衔接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网点动态地图、“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引导更多点位“进图”,促进便民生活圈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目前,全市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个试点社区已建设完成,今年11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已基本建成。

守牢食安底线 保障群众“舌尖安全”。如今在兰州,“光盘行动”深入人心,公筷公勺分餐制成为用餐新风尚;“互联网+”智慧监管,让“阳光”洒进厨房,舌尖安全随手可查;全市59343家食品生产销售单位全部加入“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现食品安全追溯全覆盖,风险防范“不掉链”;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标语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稳中向好,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2016年6月,兰州市获批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以来,我市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展示形象、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日常监管,深化专项整治,全域推进创建工作,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3年11月28日,兰州市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授牌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 昕 郑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