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人的合作社解决了21个残疾人家庭的就业难题 周建强托起残疾人就业梦

2023-12-08 09:36

周建强检查酒窖

李国艳三岁时被确诊为脑瘫,行动不便,她对在合作社做文员很满意。

1965年出生的周建强,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导致右下肢残疾,一路坎坷一路拼搏,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在他创办的合作社,共有员工27人,其中19名是残疾人,2名来自残疾人家庭。他用自己的力量托起了更多残疾人的就业梦。合作社被确定为兰州市、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基地,省市级和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不屈命运争当创业先锋

兰州的冬季,农家乐并没有多少顾客,位于榆中县夏官营镇中河堡村的榆中沛绿农庄内,周建强依然忙得不可开交,养殖、酿酒、农技培训,哪一样都闲不下来。

周建强出生在河北省灵寿县,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导致右下肢残疾,他靠旁听和自学上完了初中,并顺利考上高中,却终因身体原因无奈辍学。15岁那年,他跟随父母一起移居至兰州。为了生存,周建强开始在街上摆摊补鞋,晚上抽空参加电大的电器学习班,又自学掌握了修表技术,成为了一名修表补鞋匠。

1997年,周建强怀揣着摆摊攒下的积蓄到广州闯天下,并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2010年,带着南下打拼的积蓄,周建强回兰州创办了利达汽车成型地胶厂,生意一度做到全国。但回款难也制约着他的生意版图扩张。

多年的奔波创业,让周建强深知残疾人谋生的艰难和辛酸。他决定转型,在家门口再次创业,并吸纳残疾人就业,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实际生存困境,让其自食其力、自立自强。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周建强的新“根据地”位于榆中县夏官营镇。2016年,周建强筹措资金在榆中县夏官营镇成立了榆中沛绿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三变+”和“合作社+养殖户”的运作新模式,带动当地残疾人、贫困户家庭增收致富。

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当地贫困户免费发放品种优质的鸡苗。虽说是“白送的”,这事办起来并不简单。虽然前期榆中县残联和夏官营镇政府通过入户做了大量工作,但当周建强把鸡苗运来准备发放时,之前报名领养鸡苗的农户又有些犹豫了。既怕不会养,又怕肉蛋价格太低,一个周期下来成了赔本的买卖。当了解到农户的顾虑后,周建强立即邀请养殖专家对农户开展了集中技能培训,还承诺会定期到农户家中进行技能指导,并对肉鸡、鸡蛋以高于市场的平均价格全部收购。为了打消贫困户的疑虑,周建强还常常讲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勉励他们贫穷不可怕,但不能丢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家住榆中县三角城乡孙家营村的孙玉玺,是一个因残致贫的困难家庭。了解到他家中的困难后,周建强免费送来了100只鸡苗,其间还多次上门指导,并以每只肉鸡80元的价格进行了收购。孙玉玺说,“现在心里可踏实了,以后还要继续养鸡。”在榆中县,像孙玉玺一样从刚开始的顾虑到之后争相养殖肉鸡的残疾家庭还有很多。

周建强在发展壮大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同时,还创办了榆中泓绿生态种植养殖园、榆中沛绿农庄、榆中沛绿职业培训学校、榆中沛绿纯粮酿酒厂。“这是一个相互补充、比较完整的农业闭环,种植的粮食酿酒、酒糟是饲料;饲养的鸡羊猪肉可以出售,也可以在农庄自产自销;牲畜的粪便是农家肥,用于生产绿色蔬菜,蔬菜再用于农庄餐饮,一点儿都不浪费。”周建强说,沛绿农庄内的食材都是自产自销的绿色产品,每年夏天游客络绎不绝。

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合作社连续7年免费为榆中、永登、皋兰、红古及兰州新区的农村残疾人发放爱心鸡苗10.2万只,发放杭白菊菊花苗31万株,实施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3年,累计培训农村残疾人1900多人。合作社被确定为兰州市、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基地,省市级和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帮助残疾人就业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残疾人家庭,都有切身体会。张芳兰一家五口人,三个残疾人,其中28岁的大女儿和20岁的小儿子是重度脑瘫,吃喝拉撒全靠她一个人伺候。为了帮助这个家庭,周建强让张芳兰负责管理蔬菜大棚。“庄稼人种庄稼,活儿不难,主要方便她照顾两个脑瘫孩子。”考虑到张芳兰的特殊情况,合作社允许她带着两个孩子上班,不但给他们娘仨管饭,还专门腾出一间宿舍,让两个孩子休息,也方便妈妈随时照顾。

“在这里上班离家近、工作轻松,老板还给交社保,我们一家人都很满足。”今年40岁的司江东是合作社的办公室主任,年轻时因为务工受伤落下了四级残疾,一条腿不能弯曲,也不能长时间站立和承受体力劳动,能在离家四公里的地方找到一份这样的工作,他格外珍惜。当然,他在合作社的工作中也一点儿不惜力,他曾经当过厨师,当后厨忙的时候,办公室主任秒变大厨。

1999年出生的李国艳是多重一级残疾。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今年在招聘会上看到合作社招文员,就过来应聘了。“主要是写材料,资料上传等工作,都是手上的活儿,和我的专业也比较对口。”李国艳说,合作社管吃管住,每个月放假的时候妈妈来接她回家,“这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吃住在这里家里人不用再操心我,我妈妈也能找份工作补贴家用。”李国艳从记事起,妈妈就全职陪她,不是看病,就是陪读,现在,妈妈终于解放了。

66岁的杨彩霞是合作社的保洁员。因左手残疾干不了农活,但又是闲不住的农村妇女。她时时拿着扫帚,把院子打扫得一尘不染,连农庄的卫生间都打扫得跟星级酒店的一样干净无味。杨彩霞说,“管吃管住,房间有暖气,到哪儿找这么好的工作。”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求学就业时难免受到歧视。但他们也想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自食其力,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周建强说,“对待残疾员工,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但帮助残疾人就业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一切都值得!”

对运行中的合作社、生态园,周建强有他的远景规划,计划打造以旅游、观光、体验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并扩大多种养殖种植生态环保产业,吸纳周边更多残疾人就业。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蔚霞 谭安丽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