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掐丝珐琅穿透时空 富丽堂皇地惊艳时光 ——访高级工艺美术师李海明

2023-12-01 09:00

扫码看视频

他是工艺美术大师,几十年来,在掐丝珐琅工艺上寻求创新,不断突破,用匠心筑梦发展,让传统焕发新生。他的工作室是兰州市首个以掐丝珐琅命名的专题艺术馆,可以让金城百姓近距离领略非遗传统工艺的魅力。

走进李海明的工作室,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掐丝珐琅画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都与敦煌壁画有关,错落有致的线条、浑然天成的过渡色,不难看出这些作品所耗费的心血。

一笔线条就是一丝情意,一抹颜料也是一份寄托。李海明告诉记者,他与掐丝珐琅的缘分由来已久,8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掐丝珐琅这门工艺。自此,他便跟着伯父深入探索这门古老的艺术,洞悉其历史与技艺。

“了解愈多,迷恋愈深。”李老师详细介绍了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以及这门技艺的历史变迁,“历史上景泰蓝工艺品多供奉于宫廷,其造型、装饰、色彩及做工繁琐奢华,难以在民间普及。现在的这种工艺,可在任何材质上构图,打破了金属胎体的限制,拓宽了适用的材料载体和创作的表现形式,无需再放入炉内烧制,是现代科技和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

“紫铜铸胎镶嵌出金丝,婉转婀娜的曲线如你端庄姿色。”李老师告诉记者,这就是掐丝珐琅的雍容富贵与典雅之美。在细节上,他笔墨铺展,掐丝勾勒,点蓝烘烧,谱写了一首铜与火之歌。“别看它简单,其实这金丝掐成的花样,填充珐琅的釉彩,都需要美学的沉淀,更要细致和耐心地反复打磨。一幅普通型号的掐丝珐琅艺术品,要用到金属丝差不多上千米,要剪十几万剪刀,绝对是慢工出细活。”在设计上,他妙笔生花,潜心钻研,创意涌现,再续传统艺术的美与浪漫。从无数作品中记者发现,李海明从不墨守成规,一直尝试将不同的艺术风格融入岩彩掐丝珐琅作品的创作中,尤其是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西部民俗元素,此外还结合了敦煌元素和唐卡艺术。这使他的珐琅作品蕴含全新的审美效果,既包括传统工艺的古朴,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同时,他还加入了堆丝、垒丝等高难度镶嵌技艺,这都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技艺。

此外,李海明为了破解掐丝珐琅画釉料脱落的问题,花费了20多年时间,摸索出砂面挂釉的“独家秘笈”。也正因这份不可取代的独特性,他所创作的掐丝珐琅画更显珍贵,深受收藏家的喜爱,更得到艺术界的青睐,多幅作品在国内美术展及手工艺展上获奖。

除了工作室的工作之外,李海明还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艺博会,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播这份来自百年前的古老技艺,体验它带来的静谧祥和,想让这份非遗记忆成为大家的记忆。

他说:“全国掐丝珐琅工艺的传承人加在一起不到2000人,但是这项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点的精品,我们是要给后人传承下去的。正因为它是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精美艺术品,所以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它所承载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必将穿透时空,为中华文明留下深刻而永久的记忆。时代在改变,人们对于美的热爱不会变,我会继续执金属丝为笔,以珐琅釉为彩,让掐丝珐琅穿越时光长河,闪烁出极致的浪漫与美感。”

这些年来,最让李海明骄傲的是,他的很多徒弟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工艺美术大师。而他的女儿李婕,作为第四代传人,也和父亲一起肩负起了传承发扬掐丝珐琅画技艺的重任。他期盼更多的人加入掐丝珐琅的学习中,共同传承这项工艺。“一见一念,心手相承。一己之力太单薄,唯有众人齐心方能走向更远的未来。”他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真挚热爱这门手艺的学艺者加入他的团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沛珂 李庆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