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润民心 文明乡风促振兴 红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2023-11-15 07:36

一直以来,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加重了农民的生活负担,也阻碍了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乡村如何破解人情难题,愈发受到关注,政府和社会都在努力探索破题之法。

近日,记者在红古区走访时了解到,该区通过多措并举进行移风易俗改革,进一步遏制了农村地区出现的陈规陋习,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已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崇尚文明、厉行节俭的文明新风尚更加浓厚,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人情减负 文明加分

来往的宾客、喜庆的氛围、可口的饭菜、轰鸣的鞭炮……11月初的一个晴天,在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河咀村,村民包家正为女儿操办婚礼。包家正和妻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女儿女婿都在外地工作,两人自由恋爱,从认识到结婚双方父母都非常看好。

彩礼怎么解决?“彩礼只是个风俗习惯,只要婚后小两口经营好感情,日子过得红火,就是作为父母的最大心愿。”包家正说。最终,女方父母不仅没有收取男方家的彩礼,还给小两口补贴了两万元购置新房家具,而且婚礼也省去了繁琐的仪式,只邀请为数不多的亲朋好友来见证小两口的幸福。

与此同时,红古区海石湾镇海石村的姑娘小马却就彩礼问题和父母发生了一点点小争执。小马提出打算简办婚礼并不要彩礼,父母则有些犹豫。“不要彩礼肯定不行,我辛苦养大的女儿要嫁人,不要彩礼感觉会被男方家不重视。”马爸爸说。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了解情况后,上门语重心长地劝说其父母,铺张的婚礼和太高的彩礼反而会加重孩子的负担。经过劝导,马家父母终于露出了笑容,同意了女儿的请求。

这些,都是红古区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生动缩影。这样的婚礼少了些人情,却增进了感情。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推进移风易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据红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卢继贤介绍,红古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改革,切实发挥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加大对村规民约的宣传引导,以实际行动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记者在红古区看到,该区组织镇村志愿者成立宣传小分队,通过发放倡议书、流动展板、绘制文化墙、大喇叭广播、文艺节目等形式进行集中宣传,深入推动移风易俗理念宣传全覆盖,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人人皆知。此外,还通过抓住“关键少数”,鼓励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移风易俗。各乡镇完善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规定,落实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报备制度,为群众作表率。

村规民约 “约”出文明乡风

今年10月26日,红古区红古镇旋子村村民张先生的父亲因病去世,由于张先生家族长期经商,兄弟姐妹家庭条件都比较富裕,张先生原本计划拿出20万元操办父亲的丧事。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闻讯后,立即与张某和其兄弟姐妹进行了沟通,通过村规民约等方面进行了劝说,张某同意了理事会的建议,精简仪式,没有铺张浪费,最终整个丧事仅花费了一万余元。

“村规民约在加强基层治理、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红古区红古镇组织委员于思雯坦言,各村将事前监督约束作为重要手段,及时掌握全村群众的“办事”动向,如果谁家有婚丧嫁娶等宴会,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都会及时上门,第一时间了解宴席标准、礼金等情况,同时运用正反案例说教和算账对比等形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婚丧嫁娶陈规陋习,努力树立文明新观念。

在旋子村,村规民约作为一项制度对人情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严格按照省市区要求,做到彩礼不超过5万元、婚车不超过6辆、非亲人员随礼不超过100元,切实减轻了村民的“人情”负担。“有了村规民约的约束,村里滥办酒席的现象比以前少了很多,村里的风气也越来越好。”旋子村党总支书记张中华感慨。

“下一步,红古区将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吹到每个乡镇,吹进群众心田,文明新风尚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在广袤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红古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邵建胜表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南永涛 见习记者 常亚金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