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兰州新区10件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出炉

2023-05-10 16:12

信息兰州网消息 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和社会满意度,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 年,兰州新区将为民办以下 10 项实事。

项目一:" 法官联企 " 助力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员额法官为主确定联系对接企业,坚持有事必登门、无事不打扰。进一步拓宽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供给链,引导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依托多元解纷机制 " 低成本 "" 高效率 " 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府院联动、法企对接、法商对接,精准高效服务企业发展,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共同研判和解决涉企案件重大、疑难问题,建立科学灵活的法企联络机制、法官走访对接机制和企业司法需求收征集反馈机制,完善依法治企制度机制。帮助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健全劳动用工制度措施,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坚持 " 一业一策 "" 一企一策 ",为对接企业提供常态化 " 法治体检 ",帮助查漏补缺、健全制度机制。推进多元化 " 法企共建 ",帮助对接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提升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丰富行动载体和内涵,不断增强企业的司法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项目二:公益诉讼守护 " 舌尖上的安全 "

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聚焦食品药品安全重点领域,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切实守护人民群众 " 舌尖上的安全 "。积极探索扩展公益诉讼案件领域,加大案件办理力度。在办理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中,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 " 四个最严 " 要求,严惩违法行为。在线索发现上,加强与刑事检察、案件管理部门内部沟通,加强与公安机关外部沟通,为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扩宽渠道。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发传单、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项目三:" 警民联动 "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主要目标是全年矛盾纠纷化解率高于 90% 以上,努力做到 "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严防 " 民转刑 "" 刑转命 " 案事件发生。全面排查矛盾纠纷,结合 " 一标三实 " 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和 " 百万警进千万家 " 活动,协同基层单位组织多渠道排查和收集矛盾纠纷信息,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群体、重点网络社区矛盾纠纷开展全面排查,及时做好源头预防化解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依托镇(中心社区)综治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充分运用多元化解机制,形成合力,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避免激化;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家庭美德教育活动,稳固婚姻关系基石,树立家庭道德楷模,引导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坚持矛盾纠纷回访,对于录入 " 一标三实 " 矛盾纠纷,按期回访监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对 " 解而不和 " 的矛盾纠纷,有针对性地开展说服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矛盾彻底化解;坚持对未破案件、已结案件当事人回访,宣传法律政策,化解积怨,有效解决 " 案结怨未除 " 的现象。稳控帮扶重点人员,按照 " 属地管理 " 原则,对重点人员逐人建立台账,落实管控措施;充分运用大数据,对重点人员身份信息、违法犯罪记录、敏感物品购销、寄递物流信息、出行信息等综合研判,强化精准管控。强化网络社区管控,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加强对重点网络社区信息数据监测,严密搜集串联聚集、扬言报复社会的信息,研判可疑轨迹动向,第一时间稳控处置;掌握网上社情民意,发现不稳定苗头信息,及时推送预警信息,纳入视线管控;探索建立网络矛盾纠纷信息分析研判模型,指导网络社区监控工作向基层延伸。

项目四:" 一业一证 " 改革赋能经营主体培育

积极学习借鉴上海浦东、湖北省等先进省区经验,继续在便利店、超市、药店、母婴用品店、小型餐饮(150 平米以下)、小型饮品店 / 奶茶店(150 平米以下)、饭店 ( 不含住宿 ) 、酒吧等 8 个行业,将经营主体涉及的 2 个及以上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不取消现有行政许可事项,不改变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法律效力和法律关系,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审批条件、审批方式,实现 " 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证准营 ",推动行政许可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切实解决群众和企业 " 跑断腿 " 和重复提交申请等问题。

项目五:" 专区专享 " 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兰州新区知识产权服务专区作用,联合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专业机构,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保险等知识产权延伸服务,为重点企业和有知识产权需求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点对点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提升新区知识产权服务特色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提高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项目六:" 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 " 为经营主体松绑解缚

结合甘肃省 " 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 " 行动安排部署,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深化市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监管,制定《市场监管领域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试行)》,对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结合当事人是否初次违法、主观过错程度较低、违法行为持续时间较短、有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违法行为等情形,可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同时通过责令改正、提醒、告诫、约谈等措施,教育引导当事人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项目七:" 五项机制 " 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着眼落实五项服务机制,切实解决现阶段公共资源交易存在的招标代理机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专业能力素质不高、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再提升,全面优化兰州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按照 " 一项目一专人 " 原则,项目登记进场开始,即有专人全过程跟踪帮办,协调招标人、投标人、交易平台、监管单位等各方,处理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环节推进,有效推动项目交易。落实项目问询提醒服务机制,发挥平台 " 第一现场 " 优势,对推进缓慢、交易周期耗时过长的项目,实行预警函告,督促项目加快交易进度,最大限度保障项目在法定办结时限或承诺办结时限内完成交易。落实主动上门调研回访服务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调查研究,注重交易主体与平台服务之间的交互体验,定期到主要的招标主体回访调研,介绍平台服务情况,宣讲政策变动,倾听主体诉求,了解主体困难。落实服务主体培训座谈服务机制,定期举办交易主体业务培训,强化普法宣传解读政策法规、提高公共资源交易从业人员业务素养。落实交易服务月报机制,围绕事关项目建设的各类进场交易项目,统筹开展交易数据分析,提供工作建议,为宏观经济决策、优化营商环境、规范交易市场提供参考和支撑。

项目八:" 线上预约 " 形成消防知识普及新常态

开通消防科普基地预约平台,向群众免费开放,实现 " 以宣促防 ",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兰州新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筑面积约 180 平方米,设消防历史文化区,消防基础知识区,防火、灭火体验区,VR 火灾逃生体验区,火灾案例警示教育区六大展区,融合科技性、互动性、趣味性以及拓展、体验、培训于一体,向参观者全面讲解消防安全常识,近距离学习消防知识。年内,在消防科普基地举办 3 场人数不少于 200 人 / 次的参观活动。

项目九:" 公益法律服务 " 助推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

组织实施劳动用工 " 法治体检 ",加大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力度,提供及时高效法律援助,为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公益性、专业性、综合性的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更好满足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需求,着力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益法律服务长效机制。

项目十:" 法治专题讲座 " 为毕业学子讲好步入社会前最后一课

组织新区法律顾问,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面向职教园区大中专院校年内毕业学子开展一次专题法治教育,为其上好离校前最后一课,弘扬法治精神,提升法治意识,争做守法遵法学法用法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