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优质资源“组团”下乡促振兴

2023-05-05 15:02

信息兰州网消息 “我们企业需要招聘一些新媒体运营、主播、营销人才,县农业农村局了解情况后,马上帮我们联系参加人才招聘活动。”日前,在甘肃省永登县苦水镇,大手印玫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把存礼对记者说,“县直部门主动下沉到乡村来,针对农企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帮企业招揽人才,这种帮扶瞅准了关键,真给力。”

资源下沉,人才下沉,到乡村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开展帮扶。近年来,为深入助推乡村振兴,兰州市由组织部门牵头,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教育、科技等职能部门参与,紧盯乡村的需求派人、施策,大力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兰州市坚持择优选派、建强团队,组织专业对口、结构互补、协同高效的专家团队下沉乡村一线,通过以“帮”助“建”、以“扶”带“变”,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人才双向流动,推动乡村产业增活力、干部群众提能力、医疗教育添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紧盯差异化需求,打造乡村产业创新“引擎”

贮藏难、运输难、销售半径小,这3个难题,一度被皋兰百璐通瓜果合作社负责人魏永波认为是皋兰软儿梨产业发展“难以逾越的鸿沟”。

“专家的到来,不仅帮我完成了软儿梨贮藏技术的革新,也带动了合作社销售方式的变革。”魏永波口中的专家,指的是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果树站站长张文利。在张文利的帮助下,合作社采用果品后熟及冻藏工艺,建成了后熟车间,对果品包装保温材料以及外包装进行了全新设计,不仅解决了贮藏、运输难题,还彻底突破了因贮藏、运输问题带来的“销售半径小”的制约。

软儿梨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首批入选“甘味”品牌的特色农产品。在魏永波的家乡皋兰县什川镇,软儿梨的栽培历史悠久。“古梨树病虫害多。”长期研究果树栽培技术的张文利非常看重什川古梨树的保护,开展帮扶后,他和团队一方面查清了梨树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制定了梨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一方面积极开展软儿梨等冻梨品种的搜集、整理、保存,筛选出了3个适宜冻藏的品系。此外,他还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研发了软儿梨汁、软儿梨酒加工工艺,为延长软儿梨产业链条提供了科技支撑。目前,他和团队已在什川镇建立了乡村试验室。下一步,他还将帮助合作社加大产品及品牌推介力度,发掘和弘扬古梨树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张文利是兰州市结对帮扶11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117名农业科技人才之一。兰州市聚焦产业链条对技术服务的差异化需求,组建畜牧、兽医、种业等专业技术团队开展“组团式”帮扶,帮助推进西部寒旱农业特色产业“农牧复合”行动计划;实施乡村特色产业聚合人才计划,组织百名农业专家结对服务百家经营主体的“双百行动”,帮助协调解决经营主体增效慢、增收少、缺技术等难题。

七里河区西果园镇是兰州百合的核心产区。针对兰州百合在种植环节存在的优质种源不足、连作障碍、“分头”严重以及标准化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百合站站长张占军积极依托合作社试验示范推广抗连作障碍、种球包衣、生物种肥、鳞片繁殖等百合种植技术,“希望通过技术帮扶,教农民种出高品质百合”。

参加“组团式”帮扶以来,几乎每个星期张占军都会进村一次,向农民群众传授兰州百合种植技术。“针对百合黄化病的防治,专家特意到村里来给我们进行了半个月的培训,还给我们仔细讲解了倒茬种植、覆草覆膜的技术,对我们种好百合帮助很大。”西果园镇九池泉自然村村民朱文强说,“有了专家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把百合种得更好。”

强化科技支撑,力促产业兴旺。兰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展“组团式”帮扶以来,兰州市聚焦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宽价值链条、畅通供应链条,柔性引进10名国内农业领域知名专家,组成技术顾问团队,全程参与指导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聚焦本土人才素质提升,选派256名科技特派员组团深入乡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人才交流渠道,双向选派223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学习交流,选派58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到浙江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跟班学习,打造乡村产业发展“头雁”队伍。兰州市还向社会公布了领军人才、青年专家联系方式,借助“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专家微信群等方式,随时随地为经营组织和农民群众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  

名师送教下乡,为乡村注入“源头活水”

农业农村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和先导性作用。为了让教育更好赋能乡村振兴,兰州市教育局组织名校长、金城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赴农村学校开展“组团式”帮扶,帮助农村学校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乡村教师。

“农村学校教学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名师就带着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下乡送教。”七里河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杨小燕介绍,“名师送教”设置了名师送教、指导教研、结对提升3大板块。名师送教板块分为课前微训、课例观摩和课后研讨3个环节,名师将结合自身专长,重点帮助乡村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指导教研板块,名师指导参训教师集体备课、进行课例观摩、课例诊断和反思重建,旨在推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农村学校“落地”,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能力;结对提升板块,主要是通过制定培育计划、建立联系机制、搭建成长平台等途径,拓宽农村教师专业成长通道,为农村教师后续成长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从农村学校的年轻教师,到七里河区2021年度教学新秀、2022年度教学骨干,短短几年,黄峪乡王官营中心校教师杨娜在金城名师、七里河区吴家园小学校长张军的指导下实现了快速提升。“张军老师‘送教下乡’,杨娜作为受援学校挑选的‘种子教师’,与张军结成了师徒关系。在结对帮扶中,除到学校上门指导,张军还安排杨娜到吴家园小学观摩课堂、听讲座,参加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指导她参加教学比赛等,帮助杨娜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能力。”王官营中心校校长杨学义说,2021年以来,兰州市青年专家白燎原、兰炼一小教师陈玉花、安宁区长风小学校长王春兰、金城名师元莉莉、张军等专家团队分别进校开展送教送培活动。借助“组团式”帮扶,中心校先后培养了省级农村骨干教师5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骨干教师6名,有4名老师被评为市级教学新秀。

“像杨娜一样发生变化的农村教师有不少。”七里河区教育局局长王炜介绍,七里河积极开展“送教下乡”“订单式送教”,经过名校长、金城名师、名班主任的指导,各农村学校的特色课程得到了提炼,形成了一校一特色;教师培养方面,农村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很快“站稳”了讲台,其中有许多教师逐渐成长了教学新秀、骨干,能力素质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开展“组团式”帮扶以来,兰州市已从名校长、金城名师、名班主任中选拔222名优秀人才,分学科组建25个“送教下乡”小分队,深入乡村学校开展实践活动,推动解决农村学校学科建设薄弱、教学质量不优等问题。兰州市充分发挥金城名师等专家人才的辐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诊断示范、研课带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方式,全力为乡村学校培育教育“领雁”人才;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向天津市组团输送跟岗实习教师116名,带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强弱联合、片区互动、集团管理,选派城区教师到“三区”乡村学校及兰州新区分校支教,推动形成城乡一体化办学格局;搭建受援学校与名师所在学校、受援学校与名师工作室、“种子教师”与金城名师3个交流平台,帮助“种子教师”尽快成长为乡村教育“领雁”人才;聚焦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实施“一县一方案”,“订单式”送教送培,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我们学校在音、体、美特长教学上有欠缺,课堂教学理念上亟待转变,急需名师指导。”永登县苦水镇中心小学校长苗承军说,在“组团式”帮扶中,兰州市教育局组织水车园小学送课进校,“与学校进行结对的老师们很务实,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帮助学校教师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去年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结对帮扶的名师仍设法通过线上课堂、名师大讲堂等载体,推进帮扶工作。”

“市里的学校和教师、县区学校和教师、名师、受援学校以及‘种子教师’在‘组团式’帮扶这个工作平台上取得了一个‘最大公约数’,不论是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还是教学能力素质,参与其中的五方各自都得到了提升。”兰州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科长王阳说,乡村学校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农村地区从事养成教育的重要主体。“组团式”帮扶帮助农村学校提升了教学水平,为培育未来农业农村发展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乡村文化振兴和社会治理注入了源头活水。  

“带不走的医疗队”,助县域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

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如何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开展“组团式”帮扶的过程中,兰州市积极推动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助推县域、乡村医疗事业发展。

“我们县医院人才力量弱,科室中薄弱学科多。针对这个情况,作为受援医院,我们充分利用‘组团式’帮扶机遇,结合我院能力建设情况,与省、市卫健委以及帮扶单位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帮扶专家队伍的专业构成等问题积极进行沟通,以加强重点专科、薄弱学科、县域十大中心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皋兰县人民医院院长童斌立说,帮扶工作队坚持分类帮扶、精准指导,县医院根据各帮扶专家的专业特长和帮扶科室的实际情况,安排帮扶专家与相应受援科室对接,制定帮扶计划;帮扶专家“手把手”带教学员,通过门诊坐诊、远程会诊、多学科会诊、教学查房、科室业务讲座、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培训、院内学术讲座、院内急救技能培训、手术带教、指导管理住院病人、疑难病例讨论、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等方式开展帮扶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结对帮扶,大大提升县医院的医疗水平,让皋兰县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童斌立说,自2020年开展“组团式”帮扶以来,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向皋兰县医院派出帮扶专家62人次,大幅提升了皋兰县医院医疗专业技术水平。“我们医院的眼科、耳科、口腔科、超声检查、消化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和40多名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明显进步,门诊量和手术人次明显提升。其中,眼科开展的业务最为突出,放射科、核磁共振的诊断水平已接近省、市级医院水平。以前县医院的内科是一个大内科,现在正朝着专科化方向发展。2015年前,全院只有一名医生可以做胃镜检查,经帮扶专家带教指导,现在达到了3名。”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县域、乡村,帮助建强本土医疗队伍,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护航乡村振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开展“组团式”帮扶以来,兰州市从市属医院筛选确定100名医疗卫生专家组成20个服务团,通过师带徒、专题讲座、手术指导等方式,常态化培育乡村骨干医务人员,推动乡村医疗队伍实现“输血供氧”到“造血制氧”的良性转变。

兰州市卫健委医政科科长石铭说,开展“组团式”帮扶以来,兰州市着眼长期帮扶,认真研究制定长期目标,精心确定年度帮扶重点任务;充分立足受援县区医疗机构实际,按需派人、分类施策,力求为受援县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兰州市坚持全面帮扶和整体提升,充分发挥帮扶团队桥梁纽带作用,帮助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建强11个薄弱学科,建成5个县域医学中心和5个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持续提升乡村医疗救治水平,筑牢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科学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健康屏障;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和健康乡村建设,形成以万名医师支援、骨干医师培训为载体,以三甲医院对口帮扶脱贫县县医院、城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内容的全方位对口支援工作格局,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皋兰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吴泰说,皋兰县将利用好省、市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让专家、资金、力量下沉到乡村。当前,皋兰正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试点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和“总院”,在各乡镇建设分院,在县域内实现分级诊疗。“专家们主动要求下乡进村,参加县级医院组织的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参与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工作。将来90%的城乡患者可实现县域内就诊,既方便了群众,也会缓解省、市三甲医院的救治压力。”

“下一步,为促进皋兰县医共体建设,兰州市卫健委将持续抓好‘组团式’帮扶,帮助皋兰县人民医院在乡镇建立的分院实现提质增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的实际行动,实现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医,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石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