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有温度有灵魂的时代篇章 ——访人文学者严英秀

2022-12-30 08:48

严英秀    藏族,甘肃舟曲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协会员,甘肃省作协副主席。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甘肃小说八骏”之一。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先进个人,全国梁斌小说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甘肃省黄河文学奖、甘肃省文艺评论奖,“飞天十年文学奖”,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奖等。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从教近三十年来,严英秀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将传道授业视为了最神圣的使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在她的谆谆教诲下学到了知识,感悟了人生,成长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

在教学中,严英秀讲授的是包括汉语言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在内的诸多专业课程,作为甘肃省教学名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彰显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高的学术造诣。

在严英秀多年的从教生涯里,一位文学工作者的专业精神和老师的职业素养被完美的结合起来,这也是她备受学生敬爱的主要原因。她始终践行春风化雨的情感人文教育,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传递着知行合一的人生信条。

“文学教育是爱国教育最不应忽略的部分,是研究民族心理、重温民族记忆、铸造民族精神的伟大工程,艰巨而漫长。”严英秀认为:“文学教育很难有一般技术应用学科立竿见影的时效性,从事这样百年树人的‘慢事业’,老师必须抛却急功近利、唯‘效果’‘成果’马首是瞻的错误理念。若缺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深挚情感,所谓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只能沦为舍本逐末的功利之求,一时之需的权宜之计,隔靴搔痒的表面之举。只有以一颗沉潜、敬畏之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中国文化、文学,热爱文学所传承的真善美价值观,才能抵达文学教学的真谛,引领学生走进广阔深邃的文学境界。”

多年来,除了倾尽全力教好每堂课,严英秀还坚持把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放在第一位。她组织学生进行名著研读、话剧排练、诗文朗诵、电影沙龙等课外活动,悉心指导学生文学社、话剧社的工作,推荐优秀书刊,帮助编发刊物,给学生以热情的鼓励和支持。

同时,她还十分舍得将课余时间也用在学生们身上,从不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只为倾尽所有把学生扶持到更好的发展平台。为此,她尽可能把甘肃的著名作家、编辑请到学校,义务为学生讲座、指导。就这样,在严英秀卓有成效的努力下,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文学氛围,文学社团活动活跃,同类活动的举办在甘肃高校名列前茅。

2018年1月,严英秀和著名作家、文化人李辉、白岩松、梁鸿等一起成为全国首批“返乡画像”导师,带领着兰州文理学院的学生加入到了全国青年知识分子返乡写作营,经她指导的学生文章也多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立德树人,作文做人。在严英秀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懂得了爱国的精神、奋斗的意志、奉献的情怀,并将其作为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一步步走向更广远的世界。

近年来,本着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的强烈责任感,她热心教学改革和研究所建设,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出谋划策,勇挑重担。2018年,新升本的戏剧影视专业师资紧缺,她欣然接受工作挑战,开始讲授《中国电影史》《西方电影史》等新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自2017年始,严英秀在学院工作之余主持《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的“甘肃作家作品研究”。如今,这是她亲力亲为的学术栏目在甘肃文坛和高校,乃至在省外业界,均赢得了很大的反响,对兰州文理学院的学术建设和扩大影响发挥了良好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严英秀孜孜以求,完成着神圣的教育重任;作为一名人文学者,她眷眷而为,发挥着应有的社会贡献;作为一名作家,她宁静致远,坚守真善美的精神高标,以理想信念书写着有温度有灵魂的时代篇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图由省文联提供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