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腊八节

2022-12-28 08:48

吃腊八饭、搬腊八冰、喝腊八粥,曾经是腊八节这天我们农村人必做的三件事。岁月不居,时光流逝。当时代的车轮行至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丰裕,现在的农村中很少有人再做这些事情……

家乡农人有谚语曰:“羊巴清明牛巴夏,娃娃们巴的是腊八”。这里的“巴”是我们永登地区的方言,意思是“巴望、盼望”的意思。谚语意思很明了,前一句是说羊和牛盼望清明、夏天,可以有鲜嫩的青草可吃,并且能果腹。而后一句的意思是,孩子们盼望过腊八节。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期出生的人,在那些成长过程中遇上民俗的日子里,我们做过很多的事,都在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腊八节便是记忆深处难忘的一个节日。

腊八这一天,上学的我们早已放寒假好几天了。当我们还在暖暖的被窝里酣睡的时候,父母亲早已经从土炕上起来了。他们洗漱完毕后,就张罗起清早的腊八饭。

腊八饭,近似于陕西人的“搅团”,跟我们平时的“糁饭”差不多。平时我们吃的糁饭,是在放了少许盐的开水锅里把粗粮边撒边搅,等到粘稠度合适后,面熟而食。腊八饭跟这种做法相似,就是先在开水锅里下小米,等小米熟了,撒上少许盐,然后撒搅白面,熟了就成了“糁饭”。因为用白面做成,里面还加了小米,吃起来格外香。父母知道我们馋,做的时候就比平时的分量要多些。而且多出来的白面腊八饭,除了让我们多吃些,还要给家里养的牲口、鸡猪狗等动物留些,等晾冷了给它们吃;还要在门板上、房墙上抹上一点。起初我们不解这样做的原因,父亲便给我们说,庄稼人希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他还教育我们,人要常怀感恩之心,我们吃的、住的、用的,哪样离开了这些东西的付出。土地献出了食物,牲口付出了劳动,鸡猪狗等挨冻受饿甚至用生命为人类做贡献,就是房屋也给我们遮风挡雨,我们吃着白面饭,也应该感恩一切!

吃过腊八饭,我们跟伙伴们相约拿上榔头,背上背篼,去河沿边上刨冰,而父母亲就准备给我们煮熬腊八粥。

一群活泼调皮的孩子,时而喊叫,时而唱着跑调的歌儿,来到了村外的小河边,开始刨冰。瘦弱的双手举不动榔头,在大伙的帮助下,吭哧吭哧的总算能弄下来几个冰块。然后用冻得不能伸展的手把冰块装进背篼里,又很吃力地背回各自的家里。这些冰块,有的放在小院中的地里,有的立在堆起的粪堆上,有的夹在院里果树的枝丫上,还有的放在围墙的墙头上。这些,我们都是效仿大人们做的。

数九寒天,偏偏要弄来冰块,还要放在一些地方上。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啥意图。问父亲,父亲也只能说是遗留下来的做法。多少年来,这个疑团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直到有一年,我在八十岁高龄、博闻强识的姑爷家里,听到姑爷的解释,才豁然开朗。姑爷说,天地运行,自有它们的规律。多少年来,人们不仅认识着自然,也改造着自然,更重要的是感恩着天地自然。世间万物,总是有它的两面性,而且也在不断的转换。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从节令上说,腊八正值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时节,从这时起,天地自然运行开始由极寒转向变暖。先民们把冰块搬来放在土地或者其他地方,其实就是对万物的感恩,让它们早点接受水分的滋润,好让土地在来年保证庄稼果蔬丰收,放冰块就是个象征而已。是的,作为农耕民族的后裔,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天地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啊!

摆放完那些背来的冰块,父母亲早已把蚕豆、豌豆、黄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从袋子里取出来,经过簸箕、筛子的颠簸、筛选,把颗粒饱满的粮食淘洗之后煮在锅里了。热气从锅盖缝里挤出来,粮食的香气在空气里扩散。我们巴望着这些混合在一起的粮食赶快煮熟,好美美地吃上一碗。

每当这时候,父亲总会给我们讲述“朱元璋寻找老鼠仓,老百姓纪念好皇上”的“腊八故事”。现在想起来,那时边吃腊八粥,边听着朱皇帝的故事,倒也是件开心快乐的事!

吃腊八饭、搬腊八冰、喝腊八粥,曾经是腊八节这天我们农村人必做的三件事。岁月不居,时光流逝。当时代的车轮行至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丰裕,现在的农村中很少有人再做这些事情。腊八节,离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过往的腊八节,永远在我的记忆深处,难以忘却!

□柳生魁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