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如山英雄泪

2022-10-25 10:12

四川,天府之国,旅游大省。景点众多,而我有幸在这当兵,更有机会逐个游之。不说九寨之奇,不摆青城之幽,不道峨眉之秀,不讲天台之静,这么多年来,我去得最多的地方要数广元。只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下险关剑门关就巍然矗立于斯,而那守关之人是我心中极为敬仰的大英雄和真正的男子汉!

在三国众英雄中,这个守险关的蜀国大将军姜维,与刘、关、张以及诸葛亮比起来,他只能算是个配角。小时读《三国演义》,一直痛恨诸葛亮为什么选姜维为接班人,因为他死之后,姜维实在没有多大的建树,甚至使蜀汉走向灭亡。而剑门关,则是他放下武器,投降魏军的耻辱地。

长大参军后,再细读这段历史,才发现真相远不是那么一回事。

作为蜀汉末年的大将军,姜维本身却不是蜀汉人。他老家在甘肃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六峰乡),少年时,父亲为保护郡太守战死疆场。然而,本是烈士后裔的他,却在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被他父子效忠的魏朝怀疑不忠。于是,便出现了这样悲壮的一幕:他随太守马遵出城抗击蜀军,中途发现马遵已弃他远去,他紧追其后,可还是迟了一步,城门紧闭,不肯放他进去。无奈之下,他只好回自己的家乡冀县,然而老家迎接他的,仍然是雪亮的刀枪和警惕的眼睛。夕阳下,吊桥高悬半空,四周是冰一样的冷。

那一年,姜维27岁。

我不知27岁的他,心中是何等悲凉,只知他围着与父亲曾誓死保卫过的城墙转了一圈又一圈,每转一圈,都有如雨的箭簇向他射杀下来……最后,他孤独地策马走进了诸葛亮阵营。

好在丢了故乡的姜维却受到了诸葛亮的礼遇和器重,先是命其为仓曹掾,加官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不久,又升任中监军征西大将军,并将毕生所学尽授于他。

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出兵伐魏,不料竟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临死前,他把姜维叫到病床前,老泪纵横地将未践心愿嘱托予他:振兴蜀汉,统一中原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其实,诸葛亮早知道,蜀汉自刘备不听他的劝谏,执意为报关羽私仇,执意率七十万蜀汉精锐之兵讨伐东吴。最终,在夷陵一战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一战耗尽蜀汉元气。虽然,北帝城托孤确立了诸葛亮绝对的权力权威,但自此蜀汉已经走向没落是不可抗拒的趋势,连他诸葛亮六出祁山伐中原都是徒劳而返,何谈振兴之说?他更知道,这副担子是何等的重,连自己都挑不动,却要这个外乡人来完成,实在是不公平。

但是,姜维回应他的,却是重重的一拜和一诺──士为知己者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就为了这一拜这一诺,姜维付出了一生。

《三国志》记载,仅在送回诸葛亮尸身四年之后,姜维即穿上战袍,越过剑门关开始北伐,在公元238年至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比诸葛亮还多了五次。

残酷的是,姜维的舍命相搏,换来的却是诸多非议。即便是当今,也有众多史学家提出批评,因为北伐虽胜多负少,却仍只是以蚂蚁撼大树来形容,始终改变不了魏越来越强,蜀越来越弱的格局。相反,因连年征战,国力损耗严重。

难道姜维真不知时局?或是他过不来锦衣玉食的日子?

曾几何时,我也如此怀疑。但是,当有一天翻开厚厚古书,重读那段泛黄的历史时,心中突然明白了他坚守的信念,就像五丈原那天晚上,他突然明白了诸葛亮心中的信念一样。

但是,围在刘禅身边的重臣们,却始终不相信这个外乡人的承诺。先是主政的蒋琬和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蒋、费死后,宦官黄皓又弄权,几度想排挤于他。

面对种种刁难,姜维还是像扑火灯蛾一样,带着“不过万”的兵马,攻击,攻击,再攻击,哪怕是撞得粉身碎骨。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大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进军,以牵制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进攻武都,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十万余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

几经厮杀,姜维退守剑门关,以三万之兵,依仗剑门关天险与钟会十三万大军对峙。钟会久攻不下,写信劝降,姜维置之不理。然而,就在姜维以为守住了剑门关就守住了自己的诺言时,忽报后主诏书至,命令全军投降。原来,因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一时疏忽,被邓艾偷渡阴平关,突袭江油,攻破绵竹,大败成都,后主请降,蜀汉灭亡。

是夜,一身疲惫的姜维泪流满面。泪光中,他似乎看到了父亲坚毅的面容,似乎看到了母亲切盼儿归的双眼,似乎看到了诸葛丞相紧握他的双手……他一夜未眠。

就在将士们以为姜维会带着他们最后一战,集体冲锋,血染剑门时,姜维却在第二天早上面色沉稳地向全军宣布:开关投降!

将士们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这是多次带领他们浴血奋战的主帅发出的号令,他们将愤怒的剑砍向石头,发泄心中的怨恨。

将士们的委屈姜维视作不见,他只是催促大家快些上路,并带头毕恭毕敬地走进了钟会的军营。

姜维之举,用现在的话说,是汉奸行为。不仅蜀人愤怒,即便魏人也看不起他,邓艾从他身边经过时,总是轻蔑地啐一口。

姜维抹去口水,只是平静地笑笑。

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正月,长期不满司马昭的钟会,终于在姜维的力劝下扣押了魏军所有将领,并出示了废黜司马昭的所谓太后遗诏,逼迫众将造反,诸将被迫签名。

忍辱负重的姜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之所以投降钟会,就是因为早看出了钟会有不臣之心!

然而,上天注定不给这个外乡人兑现诺言的机会。姜维再三请求钟会诛杀被扣住的将领,然后举旗伐魏。可是,在关键时刻钟会却犹豫了。

就是这几分犹豫,导致消息走漏。后来魏将胡渊引兵杀出,双方在宫城内展开激战,姜维亲自格杀五六人后战死,钟会也在混战中被杀。

姜维死后,他的妻子儿女也全被诛杀。他本人更是被愤怒的魏军大卸八块,暴尸荒野。魏军在剖开他的肚腹时惊奇地看到,其胆居然如鸡蛋大;冲进他的官邸时发现,身居高位的他居然家徒四壁,没有多余的钱粮。

连魏将都直摇头:姜维你这疯子,主子都像哈巴狗一样投降了,你还瞎折腾个啥?

的确,姜维完全可以服从命运的安排,在魏朝当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完全可以选择安逸的生活,在妻儿的陪伴下幸福地度过余生。再说,谁还记得五丈原的那承诺呢?你后主刘禅不是已经在长安天天睡美女吃美食都“乐不思蜀”了吗,你又何必那么当真?你外乡人姜维完全可以选择忘掉的。但他就是忘不掉,不仅用了自己的生命,还有无辜的妻儿。

一个承诺的分量有多重?悲情姜维的英雄泪中告知我们,这一诺重于泰山!

□唐雪元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