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并非人人可冻 五类人群注意别冻着

2021-09-10 10:51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这些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

“秋冻”并非人人适用

秋季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锻炼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添棉。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老人常常告诫我们:“每餐只吃七成饱,衣服少穿耐点寒”“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坚持冷水洗脸或洗冷水浴也是御寒锻炼的健身方式。秋天气温、水温与人体体温较接近,冷水对人体的刺激较小。从秋天开始冷水洗脸,并按摩鼻部,有助于养肺,老话说:“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或洗冷水浴,可以使身体对冷水的刺激产生适应力。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对冬季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及预防感冒等疾病大有裨益。

老话说:“常洗冷水澡,包你活到百岁老”。冷水浴比较适合18岁至50岁的人群,但有关节炎、风湿病及心脏病的人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五类人要注意别冻着

心血管病患者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受寒可引发血压波动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慢性肺病患者

受寒可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糖尿病患者

受寒容易感冒,会发生血管痉挛,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关节病患者

受寒会出现关节疼痛或疼痛加重的症状。

胃肠病患者

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受寒容易感冒,一般自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易发季节。

身体上的6个部位不能“冻”

头部 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偏头痛人群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出门最好戴个帽子。

颈部 颈部血管多,血管受冷,不利于脑部供血,出门围个围脖。

后背 后背保暖养护阳气,可穿个马夹背心。

腹部 特别肚脐(神阙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要保暖。

腿部 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要加一个护膝。

双脚 老话说:“寒从脚生”,入秋不再穿凉鞋,或穿上袜子再穿凉鞋,晚上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缓解疲劳。

另外,劳宫穴是手上的取暖开关,搓手或按摩劳宫穴可取暖。

□据人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