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017-03-29 15:36 甘肃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了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八个着力”的要求。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曲折乏力,我国内外环境严峻复杂,甘肃省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严重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卓绝、迎难而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引领、把握经济新常态,加快动能转换,推进甘肃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过去几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绩,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仍面临重重压力和困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部分产能依旧过剩,全面小康程度仍然较低,脱贫攻坚补短板任务重,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形势较为严峻,治理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甘肃迫切需要经济转型升级以更新经济体制、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从而向更高级的经济形态阶段演进。立足甘肃省情,亟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先绿色文明发展,推进城镇化发展,聚焦精准扶贫,着力改善民生,以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甘肃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煤炭生产和矿产开发在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结构重化特征十分明显,要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改革供给结构。根据甘肃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突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新能源利用机制,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地域特色。发挥旅游产业示范带动作用,进行产业融合联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市场环境,凸显旅游业的惠民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要乘势而上,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深入的经贸、文化等各方合作,打好平台牌、通道牌,外交牌、交流牌、服务牌,力争全面优化升级甘肃的产业结构,促使新兴产业蓬勃健康发展。

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城镇化对于推动经济健康成长、整体经济转型、经济结构性变革意义重大。随着甘肃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瓶颈制约越来越严峻,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甘肃的城镇化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一要根据甘肃的资源禀赋、人口承载能力和地区特色,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化体系,培育有特色产业支撑的工业强镇、旅游名镇、文化古镇,重视产城融合;二要夯实地方的经济基础,改善人居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提升我省的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尤其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更加关注教育公平、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城镇化的发展带动农民返乡创业,让更多的群众摘掉贫困帽子;三要拓展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为甘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夯实地方扶贫政策,助力产业增收脱贫

2016年甘肃省贫困县有43个,占西北地区143个贫困县的30%,脱贫形势非常严峻。我省应注重县域经济发展和富农产业培育,大力倡导农业园、农艺园等农业项目的发展,着力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因地制宜帮助扶贫对象参与增收项目。另外,鼓励农民工回流,引进新兴产业及技术,例如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新业态,以此消除甘肃的贫困壁垒,促进要素流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确立生态保护优先战略,促进绿色发展不断推进

甘肃省地处西北,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我国经济步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下,面临着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问题。从本质上讲,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因此,我省应大力倡导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步伐,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和补偿,将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建立生态保障机制等举措同步实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既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的重大举措,促进甘肃地区经济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及可持续性。

借助敦煌文博之势,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文化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甘肃历史横跨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具有“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之美称,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已完美落幕,但伟大的丝路精神仍在传承,文博会的成功举办,为甘肃文化、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添了动力之翼。我们应充分借助这一平台与机遇,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科学技术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