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玩转“新花样”——环县庄子峁生态农庄传统手艺激活振兴新貌

2023-01-16 09:23 记者 李文 杨蕊

“老手艺”玩转“新花样”

——环县庄子峁生态农庄传统手艺激活振兴新貌

记者 李文 杨蕊

年关将近,“年货节”在线上线下拉开序幕,在环县环州中心一楼展厅和环州故城杂粮坊里,庄子峁生态农庄的手工酱醋、石磨面粉、石碾辣子、糜子黄酒、土鸡蛋、黑山羊肉等农特产品应有尽有。

“亲爱的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纯手工酿造的黑豆酱油,绿色有机无公害,绝对零添加。”庄子峁生态农庄负责人杨清艳正在向手机屏幕前的粉丝介绍手工酱油。她身后的工作人员忙着打包、封装,准备发货。

这段时间,通过直播等方式,庄子峁生态农庄的农特产品迅速走入消费者视野,走俏市场。

  传统工艺赢得市场青睐

庄子峁生态农庄位于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距县城28公里。隆冬时节,一路开车前往,路旁的采摘园、无公害蔬菜园、农耕民俗文化展示馆、灯光球场、啤酒广场、民宿窑洞以及特色农家乐一览无余,一面面醒目的彩绘墙,一阵阵扑鼻的黄酒香,让整个村落充满活力。

耿塬畔村村民刘海琴正在厂房里将剩余不多的酱油装进不同规格的瓶子里。“这些酱油打包好后,就能发给县城的客户了。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奶奶学做酱油,嫁到耿塬畔村后,每年都会酿一些酱油。”刘海琴说。

说到庄子峁生态农庄,刘海琴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农庄最看中的就是产品的品质,而保证品质的核心就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手艺’,不能有半点马虎。就拿这个手工酱油来说,关键就是制曲和发酵,为了掌握发酵温度,我经常三更半夜起来查看,在晾晒的过程最担心的是遇到冰雹天气。”

2021年,刘海琴花费2万多元新建1处厂房,专门用来制作酱油。谈起下一步的打算,她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作坊生产的手工酱油是绿色食品,很受顾客喜爱,这让我备受鼓舞。我想着再叫几个人帮忙一起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像刘海琴这样的纯手工作坊,在庄子峁生态农庄有很多。米醋、石磨面粉、石碾辣椒面、黄酒……耿塬畔村村民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手艺”,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

庄子峁生态农庄以绿色、生态、环保为目标,以资源有效利用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已发展成为集农业生产深加工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规模集约化农业实体。

  生态农庄建设带动致富

耿塬畔村村民魏晓霞凭着养鸡和酿酒成了农庄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她家还有两个大棚,种植蔬菜和瓜果。说起现在的生活,魏晓霞笑得合不拢嘴,“大家赚钱的积极性都很高,平时除了干好自己的营生,还会聚在一起拍拍小视频发到网上,丰富我们的生活,也能增加我们的人气。”

2021年6月,魏晓霞从市场上买回来200多只土鸡。经过她的精心饲养,土鸡最多的时候有500多只,一年土鸡和鸡蛋的收入就有2万多元。为了学做黄酒,她专门请了有20年酿酒经验的老师傅手把手教学。她去年酿的1000斤黄酒,已经卖出800斤。说起收入,她仔细地算了起来:“总的来说,一年能收入六七万元吧。我们散养的鸡,纯粮食饲喂,肉质好,土鸡蛋也很抢手,我计划年后再买1000只鸡,酿3000斤黄酒……”

庄子峁生态农庄的持续健康发展,带动了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当地村民在农庄固定就业的有30多人,人均年收入4万元左右。还有一些临时工人,人均务工年收入近万元。同时,农庄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农文旅融合助乡村振兴

走进农庄的织箩房,55岁的杨满银正专注地制作箩筛。十七八岁就学习织箩手艺的他干起老本行得心应手,虽然现在织箩带来的收益不像以前那样好,但是他仍然坚持着这门“独家手艺”。“现在对我来说,织箩就是个副业,我主要在家种粮、搞养殖。”杨满银说。

“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大家齐心挣钱,邻里之间团结和睦,日子越过越好。”说起村里的变化,杨满银竖起了大拇指。

久居喧嚣繁忙城市中的人们,身心疲惫之际,向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山林、草地、小溪、花草为伴,与花鸟鱼虫为友,享受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生态田园生活,体验农耕劳作的乐趣……庄子峁生态农庄打造的正是这样的生活。

庄子峁生态农庄按照“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分类指导”的发展思路,逐步探索出生态旅游、绿色采摘、特色产业、休闲康养融合发展的山区乡村振兴新模式。目前,已建成蜂蜜庄园,陇东黑羯羊养殖中心,农家手工酱醋、石磨面粉、石碾辣子、糜子黄酒、手工织箩等小作坊,并逐渐扩大了了农家散养鸡、瘦肉型苏泰猪的养殖规模,植物园、采摘园,无公害蔬菜园、现采基地等都在稳步发展中。

庄子峁生态农庄不断拓展“农文旅”产业链,打造以生态采摘、旅游观光为特色的休闲生态农业,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