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老兵王玉龙战友情深

2020-09-25 09:19

签名留念

王玉龙近影

敦煌人王玉龙,在退休后开始寻找自己参军服役时的战友,遍走13省(市县),行程8万多公里,有生之年找到了14名战友,并为5名牺牲在敦煌的烈士战友找到了亲人。连日来,已是88岁高龄、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敦煌籍老战士王玉龙,在敦煌“关爱老兵”的系列活动中讲述他和战友们的动人故事,并赠发了自己编写的革命先烈事迹读物,使观众们深受教育。

1 退休后,一直走在寻找战友的路上

王玉龙老人出生在敦煌。1948退休后年,15岁的王玉龙离开家乡在兰州参军,后随部队在张掖、酒泉一带剿匪。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一直走在寻找战友的路上愿军开赴朝鲜战场。1952年1月,王玉龙所在的三军九师骑兵侦察连也接到命令来到了朝鲜战场。后来他被调到7师31团工兵连,当了班长,在敌人眼皮底下带领战士背石头、伐林木,时常在齐腰深的水中抢修大桥,有时还誓死守卫大部队通行的关键路段,他也曾多次身负重伤,多次立功受奖。1956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王玉龙老人转业到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系统工作,成为大同火车站的一名工人,直至光荣退休。

退休后,每当想起那些浴血奋战、生死与共的年代,想起战友间的生死深情,王老便产生了写回忆录、缅怀先烈和激励后人的想法。于是,2003年,70岁的王玉龙不顾自身年迈和家人劝阻,义无返顾地离开家门,独自踏上艰难的寻访之路。王玉龙先后到内蒙古、青海、新疆、河北、浙江等13个省区市的52个县,行程8万多公里,查资料,访战友,帮遗属寻忠骨。

2 为5名牺牲在敦煌的战友找到亲人

2010年,回敦煌探亲的王玉龙在敦煌烈士陵园的墓碑上发现烈士杨日明等5人都是他失散多年的战友。当年在王玉龙入朝作战前,杨日明等战友已在敦煌南湖剿匪时英勇牺牲,但烈士们的籍贯却无法准确找到,5名烈士一直没有找到亲人。王玉龙通过查找资料、走访战友,终于确定杨日明为山西人。于是他回到山西后,根据记忆,花了500元钱,请人画出了杨日明等烈士的画像,拿着画像一个县一个县地去打听,2011年他终于找到了杨日明烈士的侄子杨顺,这也是杨日明烈士的母亲在去世的35年后才有的结果!至此,杨日明等烈士在时隔61年后陆续找到了亲人。

“我的命是战友拿命换来的!”

“我的命是战友拿命换来的!”9月18日,王玉龙老人在当晚举行的敦煌“关爱老兵,老兵回家”的晚会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说,他15岁入伍时,上战场是十分害怕的,当时他当通讯员跟着连长、指导员,每当遇到战斗,连长就把他的头往下一按,命令他看管马匹,然后带战士战斗。他在剿匪的那三年,亲自将牺牲后的指导员、副指导员背下了战场。指导员牺牲的那次是在柳园北遭到土匪袭击,场面开始十分混乱,是连长让我背牺牲的指导员撤退。“在入朝作战的时候,每当我在生死攸关的

紧急时刻,都是战友救了我。”王玉龙的眼睛湿润了。“在朝鲜战场上,一次美军飞机投下炸弹,我被炸弹掀起的土深埋在了另一个弹坑里,是战友李牛小不顾危险拼命将我挖出来,为此他的屁股上中了敌机一枪。还有一次,我为部队开辟道路,遇到敌机轰炸,一个战士见情况危急,冲上来将我扑倒,我活了下来,那名战士却牺牲了。可我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王玉龙说,他是流着眼泪将那名不知道名字的战友在战场上掩埋了,并用一块黑色的石头做了记号,想着有朝一日把战友接回家。

4 先烈事迹永昭后人

王玉龙曾先后到酒泉市档案局、甘肃省军区档案馆、兰州军区档案馆、浙江第二集团军档案馆等单位,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写了4万多字的回忆录,并自费编著出版了《回忆西北战场末期和抗美援朝岁月》一书。为了让先烈的光辉事迹永昭后人,今年清明节前夕,王玉龙老人不辞辛苦,深入敦煌第三中学、阳关中学、七里镇中学等学校开展了以“缅怀先烈、立志成才”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88岁高龄的王老以饱满的革命激情、声情并茂的演讲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每到一个报告现场,王老还将自己编著出版的《回忆西北战场末期和抗美援朝岁月》、《老兵情怀》赠发给各中小学校、城镇社区和农家书屋。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学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