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非机动车乱停乱放 堵路又堵心

2025-11-27 18:10

专家建议:疏堵结合 构建长效治理体系

“这人行道上全是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连落脚之处都难寻,只能往马路边挪,太危险了!”近日,兰州市民张女士在七里河区西站十字地铁站A口吐槽道。作为市民短途出行的“主力军”,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乱停乱放问题也愈发突出。记者连日走访城关区、七里河区多个核心区域发现,地铁站、医院、商圈及单位门口成为乱象高发地:划定的停车区域闲置,而自行车却占据着人行道或汽车通道,给行人通行和车辆进出带来极大不便。针对这一问题,兰州交警、城管部门已开展集中整治,拖离违规车辆、强化巡查管控,而如何从根本上破解乱停顽疾,仍需多方合力。

停放乱象

人行道拥挤不堪 划线车位空荡荡

交警整治建兰路商业步行街口乱停放的非机动车

“出了地铁口,眼前全是乱停的车,想走人行道都得绕着走。”记者在西站十字地铁A出口看到,数十辆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横七竖八停放在人行道上,部分车辆直接停在盲道上,还有些车辆斜跨在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界处,将原本宽敞的人行道挤占得仅剩半米宽。过往行人只能小心翼翼地从车辆缝隙中穿行,部分老人和小孩更是需要家人搀扶才能通过。

记者观察发现,距离该出口仅50米处,就有一处施划清晰的非机动车停车区,白色线框整齐排列,然而车位却空着。类似场景在城关区多个地铁站周边也同样存在。

在各大医院门口,非机动车停放乱象更为严重。记者在兰大二院门诊楼前看到,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密密麻麻停放在马路边上,就医群众只能挪开车辆才能进入。

“每次来医院都要花十几分钟找路,人行道和马路边全部占了,太不安全了。”市民李女士带着孩子来就医,看着眼前的乱象十分无奈。她告诉记者,医院周边虽然划了停车区,但经常被占满,一些车主就直接停在路边,导致交通秩序混乱。

在七里河区西站十字附近,从西站十字转至西津西路的马路上,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同样突出。记者看到,部分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被直接停放在通往单位大门口的道路上,甚至有些车辆横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严重影响了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每天上班都要绕着这些车走,有时候开车进单位大门,还得小心翼翼避让乱停的电动车,特别耽误时间。”在该路段某单位上班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这些乱停的车辆不仅影响通行效率,还存在安全隐患,他曾多次看到车辆剐蹭的情况。

城关区百安楼下附近的情况更具代表性。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区域立着明显的警示牌,上面写着“非机动车禁止停放,违者拖离”,但仍有不少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停在右转车道的马路边上,车主早已不见踪影。“这个牌子立了很久,但还是有人乱停,有时候交警过来拖走一批,没过多久又会停满。”周边商户李先生说。

成因探访

只图自己方便 忽视停车规则

随意停放的自行车和非机动车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车主为了节省时间、图方便,存在“就近停放”“随手停放”的心理,对规范停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外卖骑手、快递员等群体,由于工作节奏快、时间紧,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往往选择在目的地附近随意停放车辆,忽视了停车规则。

“我们每天要跑几十个订单,每个订单都有时间限制,要是把车停到规范停车区,再步行过去,很可能会超时罚款。”一位外卖骑手向记者坦言,他也知道乱停不对,但为了生计只能如此。此外,部分市民对停车规则不了解,不知道哪些区域可以停放、哪些区域禁止停放,也导致了违规停放行为的发生。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遇到乱停车问题时,觉得违规停放的违法成本较低,目前对非机动车违规停放的处罚多为劝导教育,对部分车主缺乏足够的威慑力。

记者走访时发现,一些规范停车区布局分散、位置偏僻,车主需要绕行才能找到,便利性不足导致规范停放意愿下降。此外,部分停车区的设计细节存在缺陷,例如道牙过高且未设置缓坡,电动自行车自重较沉,车主推上台阶十分费力。

还有部分区域的停车引导标识不够明显,很多车主不知道附近有规范停车区,只能随意停放。例如,地铁站周边的规范停车区虽然距离出口不远,但由于没有清晰的引导标识,只是划了停车的白线,没有非机动车停放的标示牌。不少车主难以发现,导致划线车位闲置,而出口处却乱象丛生。

破局行动

交管城管联手整治 集中拖离违规车辆

西津东路设置的禁停警示牌

针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乱象,兰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联合城管部门,在城关区、七里河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地铁站、医院、商圈等核心区域的违规停放行为。

11月24日下午,记者在建兰路商业步行街附近看到,七里河交管大队聚焦西太华、兰州中心门口、建兰路步行街等乱象高发点位,组织警力开展专项整治。交警对违规停放在人行道、机动车道、消防通道的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进行劝导教育,对车主不在现场的车辆依法进行拖离,并集中存放至指定地点。“我们采取‘劝导+拖离’的方式,一方面引导车主规范停放,另一方面对拒不配合的违规车辆进行严肃处理,形成震慑。”据民警介绍,截至目前,该大队已累计劝导违规停放车主300余人次,拖离违规车辆100余辆。

当天上午,记者在兰大二院看到,城关交管大队联合城管部门,对辖区内的解放路、东方红广场、兰大二院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民警在现场设置临时劝导点,向车主宣传规范停放知识,引导车主将车辆停放在划线区域内。同时,对违规停放在车道、盲道、消防通道的车辆进行集中拖离。“我们还增加了巡逻频次,在早晚高峰时段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规停放行为。”民警表示,自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辖区内的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交警部门还加强了与共享单车企业的沟通协作,要求企业加大车辆调度力度,及时清理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优化车辆投放布局,避免在重点区域过度投放。同时,督促企业在车辆上张贴规范停放提示,引导用户文明用车。

各方声音

市民盼长效治理 专家提系统建议

对于此次集中整治行动,市民们纷纷表示支持,但也希望能形成长效机制,避免乱象反弹。“之前也整治过,但没过多久又恢复原样了,希望这次能坚持下去,彻底解决乱停问题。”家住在七里河区的市民张丽女士说,她每天都要经过地铁站,乱停的车辆给她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日常监管,让规范停放成为常态。

住在城关区的市民王瑞先生建议,相关部门应在重点区域增设更多规范停车区,并设置清晰的引导标识,方便车主找到停车位置。“如果停车区够多、够方便,谁也不想乱停。”他说,同时也希望能加大对违规停放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车主不敢乱停。

部分市民还表示,规范停放需要全民参与,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也需要车主提高自身素质,自觉遵守停车规则。“每个人都多走几步路,把车停到划线区域内,人行道就能恢复畅通,大家出行也会更方便。”在张掖路上班的孙岚女士说。

专家建议

疏堵结合 构建长效治理体系

“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靠短期整治,需要疏堵结合、多方协同,构建长效治理体系。”甘肃政法大学教师李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兰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优化停车资源供给。在地铁站、医院、商圈等需求集中区域,优先利用闲置空地、桥下空间增设规范停车区,增加车位供给。

加大对违规停放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占用盲道、消防通道、机动车道等严重违规行为实行重罚,并将多次违规停放的车主纳入诚信体系,实施联合惩戒。

针对外卖骑手、快递员等重点群体,开展专项宣传培训活动。引导他们自觉规范停放车辆。同时,鼓励市民参与监督,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首席记者 苏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