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词作家吴颂今 兰州寻“亲”收获满满

吴颂今先生故地重游

1966年,吴颂今与伙伴们在天安门前合影(后排右四为王毓贵,右五为柳鸿鼎,中排右三为吴颂今) (受访者供图)
12月8日 ,本报刊登了“著名词曲作家吴颂今先生兰州寻‘亲’” 一稿,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反响。吴老对自己幼年生活过10年的兰州记忆深刻。阔别62年,他再回兰州,是来向第二故乡的亲人汇报感恩的!“我记得的老师和同学有:共和路小学教音乐的上海美女老师仇宝琴、华林山邮电新村的发小邵燕生兄妹、住在下沟75号的邻居刘富强……还有当年同我一起去北京投考音乐学院的王毓贵、柳鸿鼎。如果有可能,我还想寻找小时候的音乐偶像——歌剧明星李西莲……”吴老如是说。
很多读者看到报纸后,纷纷给本报热线留言,有给吴老提供寻“亲”线索的、有表达对吴老作品喜爱之情的、有询问能不能到现场观看演出的……这都让吴老感动不已。更让他高兴的是,通过本报报道,他也联系到了一些老同学和童年小伙伴。
1 童年在华林坪的如歌岁月
“我刚看到报纸时,根本没有想到吴颂今会是我认识的老邻居,里面说到的华林路邮电巷111号那个大院,不就是我家曾经住过的大院嘛!”说起这份意外又惊喜的寻“亲”经历,70多岁的老邻居李海燕阿姨很激动。“1954年起,我家就住在华林路邮电巷111号大院。小院里非常热闹,家长们有的会拉二胡,有的会吹笛子,还有一家会弹洋琴。那个时候没有特别多的业余活动,傍晚了,家长们就会凑到一起吹拉弹唱,我们也会跟着唱红歌,那种单纯的开心劲至今我都念念不忘。”李阿姨回忆起过去,眼神里满是与童年伙伴重聚后的喜悦。
“得知当年小名叫‘小毛’的孩子成了知名的词曲家吴颂今,大家又惊喜又自豪。”“多年没有音信,可缘分真的割不断!我没有从事和音乐相关的工作,学了化学,一直在甘肃省纺织机械厂化验室工作,直到退休。可是我的业余爱好就是唱歌,退休后我还组织了一个退休职工合唱团。2019年,我曾买过一套《中国红歌汇——红歌经典600首》,是上下两册。这套书的主编就是吴颂今。那时我还不知道著名的吴颂今老师,就是我们小时候的伙伴‘小毛’!”说到这里,李阿姨开心不已,还拿出了自己珍藏的这套图书。“我们已经联系并见了面,彼此都特别高兴。吴老师已经邀请我参加他的演唱会。我要在‘颂今音乐作品群星演唱会’上,把老邻居们托给我的祝贺和加油都带给他!”
2 他们曾经都是音乐追梦人
经历近60年的分别,当年和吴颂今老师一起去北京投考中国音乐学院的王毓贵、柳鸿鼎两位老人也通过本报牵线,和吴颂今老师取得了联系。
“真的很意外,还是我爱人的朋友看到晚报的报道,说和我同名同姓,所以特意拍了照片发过来。我一看有柳鸿鼎的名字,还有报考中国音乐学院的事,再翻出当年我们20多人在北京天安门前的合影,对比照片,我一下子就认出了他!”当记者电话联系到王毓贵老人时,他欣喜地说道。“我年龄大了,身体不太好,每到冬天都会到珠海过冬。”70多岁的王毓贵老人告诉记者,“很遗憾参加不了他在兰州的演唱会了!听说他长住广州,等开完演唱会,我一定去广州与昔日的音乐伙伴重聚!”
“我是66届的高中毕业生。1966年5月,我们20多个来自五湖四海、怀揣音乐梦想的青年汇聚到了北京,报考中国音乐学院。我和吴颂今报考作曲专业,柳鸿鼎报考器乐专业,后来我们在天安门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再后来高考中断,上山下乡后,我当过修理工、文艺骨干,从医后就离音乐梦想越来越远了。”谈起分别后的际遇,王毓贵老人感慨连连。“不知道当时照片上的追梦人有几个还在坚持?但是我要说,吴颂今老师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肯定与他对音乐的执着、坚守分不开,我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自豪!”
3 故地重游令人感慨唏嘘
60年,兰州的变化有多大?当古稀之年的吴颂今要寻回童年的记忆时,很多地方早已样貌大变,无从寻觅了。在甘肃省档案馆陈乐道处长的引荐下,吴颂今联系到了同样已是古稀之年的兰州文史专家邓明。
“吴先生1947年4月随父母来兰,先住江西会馆,再住华林坪邮电新村,三住下沟75号。他先后在延寿巷幼儿园、中华路小学、华林坪小学、共和路小学就读。他1958年去了宁夏,在兰州生活了整整10年,就是个黄河边长大的兰州娃!”邓明老先生梳理了吴颂今先生在兰寻根的过程,也为记者普及了老兰州城历史变迁的有趣故事。
“金塔巷1958年以前称共和路,吴先生当年所上的共和路小学就是现今的金塔路小学。他住过江西会馆,在金塔巷东头,建于清朝道光七年,为江西籍官商士人寓居之所。原址现为市文化局宿舍,门口立一石碑,简介江西会馆的历史。隔壁的铁柱宫前门享殿,1992年迁建为兰州市博物馆大门。我领路,吴老一行还从金塔路经双城门、安定门进入下沟,故地重游,当年的城墙、城门、花园已不复存在。”邓明告诉记者。
“傅家巷与下沟相接的丁字路口东北角即为下沟75号旧址,原为一座自南朝北的四合院。吴先生家住东厢房,与刘福祥同学家相邻,两个发小常在一起吃饭。吴先生看到旧居不复存在,不禁唏嘘泪下……”“行至华林路111号,发现旧屋还有人住。院中的老杨树、老沙枣树干粗枝繁,为吴先生家人当年所植。同样令人唏嘘不已!”邓明说。
4 时隔多年 老同学携手写新歌
“欣闻颂今音乐作品会元旦在兰州举办,十分兴奋。但我现在深圳养病,无法前往,深感遗憾!”82岁高龄的邵永强老先生颇为遗憾地说。邵老是甘肃著名词作家,广为传唱的合唱曲《大漠之夜》的词作者就是他。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和吴老都是音乐同行,有很多互动,这次才知道彼此还是校友!当年我们都是中华路小学(现张掖路小学)的学生。“此次我和颂今专门合作了一首歌曲《梦回兰州》,作为‘颂今音乐作品群星演唱会’主题歌与大家见面。我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颂今先生童年在兰州听过的秦腔、花儿、鼓子、民谣,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的音乐的种子,影响了他的人生。解放前后从兰州起步成为出色作曲家的有三位:一位是西部歌王王洛宾,一位是艺术歌曲大师尚德义,再年轻一点的就是颂今了。他的辉煌也是兰州的光荣和骄傲!”邵永强老先生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蔡宁贞 王姝轩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