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爷爷和大伯抚养长大的

朱德娃烈士的儿子与孙子(烈士家属供图)
信息兰州网消息 10月16日,兰州晚报携手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发起为1951年4月25日牺牲、埋葬于京畿道(现位于韩国西北部)坡州郡安平面斗铺(浦)里的9名甘肃籍志愿军烈士寻亲。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众多热心读者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反馈线索,并对本报发起的寻亲活动点赞。10月17日,在定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褒扬科工作人员张雪晶的帮助下,本报记者和漳县籍烈士朱德娃的儿子朱荣昌取得了联系。
1
讲述
“小时候,我经常在爷爷怀里惊醒”
“父亲是1949年农历7月当兵的,他走了再没有回来!父亲牺牲后,母亲就改嫁了,我是爷爷和大伯抚养长大的。小时候,我一躺在爷爷的怀里就睡着了,睡梦中时常被滴落在脸上冰凉的水惊醒,醒来就看见爷爷一动不动地盯着我泪流满面,那时候我不知道爷爷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记忆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72岁的朱荣昌是朱德娃烈士唯一的儿子,如今身患糖尿病、高血压和肠炎等多种疾病。
朱德娃烈士兄弟两人,他排行老二。“父亲牺牲在国外了,想都没地方想,不知道这次回国的117名志愿军烈士中有没有父亲。感谢你们发起的寻亲活动,多少给了我们一个念想。”电话里,说起未曾谋面的父亲,朱荣昌最多的是沉默。记者在朱荣昌之子朱有才发过来的烈属证上看到,朱德娃烈士生于1928年3月,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64军190师570团战士,1951年4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2
行动
多方求证核实烈士信息
为了尽快帮烈士找到家人,10月16日晚,本报记者分别查询了《武威地区志》和《天水地区志》、《北道区志》。在《武威地区志》中,记者没有找到武威籍烈士郭生娃、梁佰有、张世元、徐子成4位烈士的信息。在《北道区志》中,记者找到了北道甘泉乡吴家河村志愿军烈士成更五的信息。他和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刊发的文章《核实!志愿军烈士马世贤生前所在部队为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公布的烈士登记册中,天水甘泉姬家杨湾咸更五烈士是否同一人?
记者将两名烈士的信息提交至“为烈士寻亲甘肃工作微信群”后,大家认为“咸”应为当年笔误,“咸更五”应为“成更五”。泾川县雷高咀村贾吉时烈士的当年家庭收信人“雷建荣”,经过大家多次反复辨认之后,应为“贾建荣”。靖远籍在兰人士黄先生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称,靖远糜滩乡张董村张玉珍烈士的收信人“张荣善”,应为“张崇善”。
据白银市靖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股工作人员宣学毅反馈过来的信息,除靖远糜滩乡张董村张玉珍烈士的原始籍贯准确外,其余7名烈士的籍贯信息乡镇一级大多已发生了变化。目前,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系统上下联动正在全力查找之中。
今天中国的强大,少不了每一位革命烈士的牺牲。他们,应该被我们铭记。
本报新闻热线:0931-4286666
本报记者电话:13909321000(微信同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牛小亚
8名甘肃籍志愿军烈士
贾吉时 泾川县雷高咀村
贾建荣(当年家庭收信人)
张玉珍 靖远糜滩乡张董村
张崇善(当年家庭收信人)
郭生娃 武威成堡乡郭家寨子村
郭树民(当年家庭收信人)
陈君德 秦安县付家河村
陈明学(当年家庭收信人)
成更五 天水甘泉姬家杨湾
成有才(当年家庭收信人)
梁佰有 武威金塔乡李家巷村
梁佰全(当年家庭收信人)
张世元 武威金区金区村
张银强(当年家庭收信人)
徐子成 武威双城乡徐家王子村
徐银记(当年家庭收信人)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180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