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北京姑娘支援西北来永登 2019年耄耋劳模感叹兰州变化大

2019-08-29 17:02 兰州晚报

00300407086_af0edd29

昔日同学毕业留念

00300407087_7e79f96b

今夕师生共聚

信息兰州网消息  “感恩敬爱的老师,教会了我成长;感恩帮助过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在鲜花和同学们的簇拥下,听到《感恩歌》,来自北京今年83岁的王韵秋老师感动得说不出话,默默地擦去了眼角的泪。8月27日,在永登县爱萍酒店内,阔别45年的永登县一中七三届高二五班的同学和班主任首次相聚,回望生命之春的那片嫩绿的颜色,畅叙兰州之变、祖国巨变。

水车园里话往昔

8月26日早晨6时,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三八红旗手、铁道部劳动模范、永登一中七三届高二五班的班主任王韵秋,在孩子的陪伴下登上了G427北京西至兰州西的动车,奔赴兰州,参加永登一中七三届高二五班的同学聚会。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还是那个样儿!”乘坐7个多小时的高铁后,这位耄耋老人一出站台,便打量着眼前这些手捧鲜花前来接站的花甲老人。“1957年仿佛就是昨天,那个时候我和同学们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奔赴千里之外的西北。”在学生代表的簇拥下,众人来到了兰州水车博览园内,老人一边走一边告诉大家,当年从北京颠簸4天4夜才到永登县。记得在火车上,广播里说兰州是一个没有打扮好的姑娘,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一看,早已是一个漂亮的姑娘啦!

一路走,一路看,道路两旁的景色吸引着王老师和她孩子的目光。“上世纪50年代的兰州没有几个像样的商店。可是现在,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绿意盎然的植被为兰州增添了生机,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水车,甚是别样。”漫步在黄河之滨,老人追忆年轻、儿时的美好时光,用手机记录下阔别45载的师生情。

青龙山上忆青春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在这里共同种下一片师生林,现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啦!”休整一夜后,师生共赴庄浪河边,青龙山上。王老师说,她喜欢落叶的无私,喜欢落叶的凝重,更喜欢落叶刹那间的美丽。

“树种下了,我们在这里就有了一个念想,就会多来这里看看它!”举目望翠柏,今年已经62岁的学生童僖回忆45年前的景象。永登县干旱少雨,整片的荒山不见一丝绿色,那时每年的三、四月份,学校都会组织师生来这里植树造林。“有人挖坑、有人扶苗、有人填土,还有人拎着桶子从山下运水。”一旁的同学张明泉补充道,十五六岁的他们遍布山间,干劲十足,男同学2人一组,花费30多分钟的时间,从山下抬水,将清澈透亮的地下水浇灌在小树苗上,可是即使这样能够成活下来的小树苗寥寥无几。后来,永登县实施灌溉工程,一座座泵房、蓄水池林立山间,大大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同窗聚首叙今朝

“1973年12月28日,我们班共计46位同学留下了这张弥足珍贵的黑白照片。当中有些同学已经去世,有些同学因为工作和路程无法来到现场,但我相信,共忆青葱岁月,共叙美好生活的愿景是相同的。”聚会中,班长范顺梅拿着手中有些泛黄的照片说道,45年前的1974年1月,我们迎着时代的风雨走出永登一中校门。我们见证了、亲历了、支撑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张建忠作为班级里第一个富起来的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从北京、玛曲分别购进虹鳟鱼苗,在永登县满城村成立了当地第一家虹鳟鱼养殖场,凭借着胆子大、步子稳,30多年来,发展成一个集虹鳟鱼养殖、销售、品尝及休闲于一体的老张家渔府,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王老师感慨道,从教54年的生涯中,一步步见证着祖国的成长,时至今日,中华民族不仅站起来了,强起来了,富起来了,我们的生活也好起来了。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向前。话语刚落,这些出生于50年代的老人掌声雷动,为老师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